新聞資訊

致力于廣播設備的創(chuàng)新與產品服務

主流媒體為什么紛紛組建“融媒體工作室”?

2022年06月28日新京報傳媒研究瀏覽量:0

融媒體工作室要像那些頭部的自媒體人精心耕耘自己的公眾號一樣,投入時間、精力和資源,致力于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。

2022年3月,北京日報報業(yè)集團印發(fā)施行《北京日報報業(yè)集團“融媒體工作室”實施方案(試行)》,鼓勵采編人員跨部門組建融媒體工作室。5月19日,首批 7個 融媒體工作室正式成立。

無獨有偶,6月16日,上海報業(yè)集團“融媒工作室賦能計劃”啟動,計劃在集團內催生一批導向鮮明,富有影響力、感染力、號召力的紅色大V和“塔尖”IP,打造上海主流輿論的“金字招牌”。解放日報《上海網絡辟謠》、文匯報《文匯·文藝評論》、新民晚報《新民幫儂忙》、晏秋秋工作室、澎湃新聞《澎湃明查》、界面新聞|數據線工作室、上海日報綠眼睛Andy工作室等20個工作室,作為首批“種子選手”正式亮相。

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詹新惠表示:“在傳統媒體推進媒體融合的進程中,一直都有用融媒體工作室的方式探索如何創(chuàng)新生產出符合新媒體平臺的內容產品。融媒體工作室是一種機制,一種與傳統媒體機構編輯部不一樣的內容生產和傳播運營機制。”

這種不一樣體現在哪里?融媒體工作室有什么好處?這種機制下將催生什么產品成果?新京報傳媒研究對話了北京日報報業(yè)集團人事處處長閆雪靜、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詹新惠。

設計:項目牽頭,跨部門協作打造融合產品

新京報傳媒研究:《北京日報報業(yè)集團“融媒體工作室”實施方案(試行)》的啟動背景是什么?希望達到什么效果?

閆雪靜:近幾年,北京日報報業(yè)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,堅持移動優(yōu)先原則,全面布局以新媒體為中心的戰(zhàn)略,持續(xù)推進資源優(yōu)化配置和體制機制創(chuàng)新,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不斷提高。

隨著媒體深度融合加快推進,新聞生產方式和產品形態(tài)不斷變化,內容生產部門主動創(chuàng)新, 以跨部門合作等方式孵化出一批優(yōu)質融媒體產品,例如“光影記憶”“新聞我來說”“胡同里的北京”等。這些作品的制作團隊都是跨部門組成,既有傳統紙媒的文字采訪部門、也有攝影、視頻部門,還有后期制作部門,已經有了“工作室”雛形。

可以說,《方案》是在基層自主創(chuàng)新的探索中應運而生。在積累了一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,從去年底經過調研、討論,反復打磨,今年3月推出了融媒體工作室實施方案。希望在前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,以“出產品、出影響力、出人才”為目標,構建與深化媒體融合要求相匹配的工作室機制。

新京報傳媒研究: 為什么叫作“融媒體工作室”?京報集團對于融媒工作室的頂層設計如何體現出“融媒”特點?

閆雪靜:京報集團融媒體工作室機制是集團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創(chuàng)新舉措,是在2018年進行1.0版內部改革、解決“融”和“通”問題的基礎上,向融合改革2.0階段邁出的嶄新一步。 工作室以產品、項目為龍頭,打破部門界限、打造融合產品,具有資源集約、協同高效、共融互通的融媒體特點。集團從管理機構、工作機制、評審流程、政策扶持等方面對工作室作出頂層設計。

施行:主要蘊含短視頻、專欄、訪談等類型

新京報傳媒研究: 京報集團選擇工作室的標準是什么?主要囊括了哪些類型的產品?

閆雪靜:京報集團首批成立了7個融媒體工作室。融媒體工作室立項采用自主申請方式,召集人組建團隊,對創(chuàng)作主題、呈現方式、受眾人群、發(fā)布平臺、計劃數量、項目可持續(xù)性、預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作出立項規(guī)劃,由評審委員會給出是否立項意見。從目前7個工作室的產品來看,主要有專題視頻、短視頻、專欄、訪談等類型。

“胡同里的北京”融媒體工作室

《胡同里的北京》最終要做的是北京文化,但不是史料上已經固化的北京文化,而是正在慢慢變化慢慢生長中的北京文化,它既有鮮明的歷史烙印,又有濃烈的時代氣息。

“跟我GO”融媒體工作室

跟我GO工作室首個融媒體產品《搭地鐵逛北京》自2021年12月起,圍繞北京9條地鐵線的建成通車推出第一季。視頻產品以活潑的鏡頭語言,帶著觀眾探秘北京地鐵以及地鐵周邊變化,從小切口反映城市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“有醫(yī)說醫(yī)”融媒體工作室

《有醫(yī)說醫(yī)》此前已經推出40期節(jié)目。今后,工作室將繼續(xù)邀請權威專家,用權威的知識,接地氣的語言,來傳遞正確的醫(yī)學常識,更好地滿足黨報讀者對權威健康資訊的需求。

“光影記憶”融媒體工作室

經過三年的摸索,《光影記憶》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:厚重的歷史感,引人入勝的敘述,詳實而準確的資料,快節(jié)奏大容量的剪輯,以及重磅嘉賓訪談等等。力求通過小瞬間展現大時代,講好中國故事。

“新聞我來說”融媒體工作室

《新聞我來說》是京報集團順應短視頻傳播發(fā)展潮流,多部門合作打造的新聞評論短視頻專欄,旨在求快求新求變,通過短視頻形式及時靈活地發(fā)揮輿論引領作用。

“展覽有意思”融媒體工作室

《展覽有意思》系列產品是聚焦京城優(yōu)質展覽的垂直化視頻產品,每期節(jié)目選取正在北京展出的一檔展覽,走進美術館、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,從大眾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點切入,帶來專業(yè)化、趣味化的內容。

“耿諾”融媒體工作室

工作室希望設立“都與城”研習社專欄,請北京各大高校、機構和體制內專家在北京媒體上談論京城京事兒,以署名文章的形式為城市發(fā)展和運行支招。并爭取深度參與歷史文化名城教育模式創(chuàng)新推廣,面向小朋友,為城市文脈的賡續(xù)傳承貢獻力量。

新京報傳媒研究: 京報集團對這些工作室有哪些扶持辦法?對于工作室的后續(xù)運營有什么規(guī)劃?

閆雪靜:在工作機制上,融媒體工作室可以靈活組建團隊,以便聚合資源、整體作戰(zhàn);在資金扶持上,工作室經評審立項后,將得到一定金額的項目扶持資金。除此之外,還有工作室命名權、采訪設備優(yōu)先使用權、各類獎項評審推薦權等扶持辦法。

思考:為什么要組建融媒體工作室?

新京報傳媒研究: 與傳統工作模式相比,融媒體工作室的運行模式有何不同?其功能作用體現在哪?

閆雪靜:融媒體工作室的運行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跨部門合作、扁平化管理。由召集人牽頭組成主創(chuàng)團隊,集策劃、制作、營銷、推廣于一體,進行項目制生產,實現內容生產專業(yè)化、垂直化、細分化,召集人負責工作室全面工作。

詹新惠:融媒體工作室的功能作用體現在幾個方面:

第一,比傳統的媒體內容生產方式更靈活、更高效、也更有“船小好掉頭”的機動性。融媒體工作室一般是一個小團隊,團隊人員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彼此的認同,有很好的協作基礎,在工作過程也大致能保持步調一致,因此工作效率會比較高。團隊一般在工作方式、工作時間和工作任務上也都有各自的特點,靈活性較強,也比較符合新媒體平臺及時進行內容生產的要求。

第二,具有更專業(yè)、更細分的內容生產能力。能夠設立融媒體工作室,一般都是媒體機構內擁有某方面優(yōu)勢或某種特色的團隊,比如人民日報的麻辣財經公眾號,背后的運營者就是人民日報長期從事經濟報道的跑口記者,他們在經濟報道領域有資源、有優(yōu)勢、有專長,制作的內容也更具有權威性和專業(yè)性,對新聞選題有很有敏感。

第三,易于隨時調整定位和規(guī)劃方向。融媒體工作室確實是輕量級的“先鋒艇”,在確定自身產品定位后要放到新媒體市場去檢驗,一旦市場反響不好或者用戶不感興趣,可以隨時調整,甚至撤回、關閉。“先鋒艇”就是一次探路、一個實驗、一種尋找,探路不順或者實驗失敗都可以從頭再來,不至于傷筋動骨。而通過一次次的探路和實驗,總會找到方向和目標,也會慢慢摸索出規(guī)律和模式。

第四,在與新媒體市場、用戶的對接中摸索出新媒體的產品特質、運作路徑和傳播規(guī)律。融媒體工作室的內容產品是直接面向用戶的,不僅能直接看到傳播效果,而且能直接看到用戶的反饋,甚至能與用戶直接互動。在這一過程中,融媒體工作室很容易了解到用戶需求和市場規(guī)律,也能對自身內容產品及時做出調整。

第五,是媒體機構人員冗余能力的一次激發(fā)和釋放,也是對媒體機構編輯部機制的一種互補和協同。

未來: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IP

新京報傳媒研究: 計劃未來打造多少融媒體工作室?未來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有何關鍵要素?

閆雪靜:融媒體工作室采取一年一審批的方式掛牌,成熟一個發(fā)展一個。集團將不斷總結調整、完善體制機制,進一步在政策、資金、人才上給予支持,確保融媒體工作室機制取得實效,切實推動集團深度融合發(fā)展。

詹新惠:從這些工作室運營的公號看,應該都在各自領域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,比如俠客島等。個人認為,融媒體工作室未來發(fā)展的關鍵在于:

一是解決激勵機制問題,要將內容生產從媒體人早期的理想、情懷、激情的創(chuàng)作,變成專業(yè)性、職業(yè)化和制度性的創(chuàng)作。

二是解決好穩(wěn)定的、有品質的、長期的內容生產問題。要像那些頭部的自媒體人精心耕耘自己的公眾號一樣,投入時間、精力和資源,致力于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,進而產生品牌效應。

三是要解決運營、傳播以及與用戶互動問題。要真正擁有自己的、長期的、忠誠的用戶,學習如何與用戶打交道。

四是要解決多平臺發(fā)布、運營的問題,形成平臺協同效應。

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(qū)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(qū)28號樓五層

Copyright ? 1999-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