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直播帶貨的遍地開花,與之相纏相繞的MCN又一次被引爆。最近一個月,和廣電各路掌門人接觸,幾乎言必談MCN,而談到MCN,又繞不開直播帶貨,MCN似乎成了廣電媒體在下滑通道中尋求生機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據克勞銳《2019中國MCN行業(yè)發(fā)展研究白皮書》顯示,中國MCN已超5000家。而由于疫情影響,引爆直播帶貨,目前MCN機構已超萬家。預計到2020年,中國MCN機構數量將達到28000家,市場規(guī)模將進一步擴展到245億元,短視頻和在線直播的用戶規(guī)模分別達到7.22 億和5.24億。(數據來源:《2020-2021中國MCN產業(yè)運行大數據監(jiān)測及趨勢研究報告》),而這其中將會出現更多廣電媒體的身影。
是情急之策,還是戰(zhàn)略轉型?
眼下,廣電媒體之所以蜂擁追逐MCN,無外乎這樣幾個原因:
首先來自廣電經營創(chuàng)收的壓力。受疫情影響,加上自身商業(yè)模式的崩塌,廣電媒體一季度的經營創(chuàng)收遭到重創(chuàng),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廣電媒體收入減半,有些甚至顆粒未進,即使一些頭部衛(wèi)視,也面臨經營虧損。
問題并不僅于此,由于世界經濟大幅放緩或陷入衰退,身處全球化的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,這樣的嚴峻形勢恐將持續(xù)。
因此,對于眾多廣電媒體來說,生存成了當務之急。而MCN起于短視頻和直播的風口,這對于有著良好內容和主播變現能力的廣電來說,入局似乎顯得順理成章。畢竟,以廣電的公信力背書和資源整合能力,通過電商直播獲得現金流似乎不是難事,保不齊還能孵化出下一個李佳琦和李子柒。
其次是受市場熱度的傳導。由于疫情影響,線下銷售轉到線上,網紅帶貨的電商直播成為超級風口,而MCN受益上下游紅利,也迎來爆發(fā)增長期。其中,在抖音、快手、微博等平臺入駐的MCN機構中,有200多家粉絲數超過1億,約有10余家MCN的月流水預計超過1000萬元。
由于流量加持,MCN機構被資本追捧。比如李佳琦背后的“美ONE”,2020年初和A股新文化簽署《戰(zhàn)略合作框架協議》。搭上MCN的“網紅”概念后,新文化在隨后的5個工作日里連續(xù)漲停,5天漲幅超過60%。這樣的資本故事當然令一旁饑腸轆轆的廣電媒體好生羨慕。
再次是受到先入局同行的誘惑。早在2018年,湖南廣電系的娛樂頻道就開始以MCN模式進軍短視頻領域,孵化出基于短視頻頭部平臺的Drama TV。2019年又將商業(yè)變現模式從廣告營銷向直播電商矩陣延伸。
而于同一年入局MCN的長沙廣電系中廣天擇,如今也打造出美妝、特效、情感、潮鞋、影評、知識等多個垂直類短視頻賬號,全網粉絲數達到2300萬+,并與雪佛蘭、OPPO手機、VIVO手機、耐克等50多個品牌合作,實現了包括廣告、直播、電商、知識付費、線下活動等網端的多元化變現。
另外,浙江廣電集團旗下合資公司布嚕文化和浙江民生休閑頻道的“黃金眼融媒”MCN,黑龍江廣電的“龍視頻”MCN、濟南廣電與貝殼視頻合力打造的“鵲華”MCN等,都先后聯動抖音、快手、淘寶、騰訊等流量平臺,初步實現了賬號和達人的簽約入駐,并試圖打造出紅人、短視頻、電商、直播、帶貨為一體的權威平臺。
不過且慢,我們再來看事實的另外一面。湖南娛樂頻道在Drama TV成立之前,在湖南廣電地面頻道中屬于第三世界,其廣告經營能力和湖南經視及都市頻道難以比肩。因為在傳統(tǒng)賽道中難以脫穎而出,所以才會有之后的另辟蹊徑。
因為布局較早,加上湖南廣電的支撐,正好又遇上抖音、快手的高速成長,于是積累了初期的可觀流量。但盡管如此,其MCN的商業(yè)變現能力仍然無法和昔日的廣告相抗衡,雖然其收入已經超過傳統(tǒng)廣告板塊,但在廣告幾乎斷崖下滑的慘狀下,其體量之小可想而知。
同樣,中廣天擇在2020年2月中旬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2018年開始布局短視頻業(yè)務,2019年開始實現收入,但當年度,其MCN(網絡孵化運營和營銷業(yè)務)平臺營收占公司總營收占比同樣很小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大部分廣電系MCN機構仍停留在平臺“簽約入駐”的初始階段,雖然與短視頻平臺成為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,也整合了部分乃至全臺廣電主播的達人矩陣,但這僅僅只是MCN的入局階段,離市場化成熟的MCN機構相差甚遠。
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講,此次廣電入局MCN更多是被風口裹挾的情急之策,而且意圖直指直播帶貨,而不是短視頻賬號矩陣的內容種草,因為這對他們來說,顯得過于漫長。
但沒有種草,何來拔草?!
MCN的底層密碼,廣電有多少?
MCN源于美國,其存在價值和核心邏輯在于將PGC聚合在一起,通過資本和資源的能力讓它們持續(xù)盈利,并嚴重依賴于YouTube這樣的流量平臺。一個特別的發(fā)現是,歐美日韓的主流廣電媒體并沒有MCN化。在度娘中輸入“CNN MCN”“BBC MCN”“NHK MCN”,幾乎找不到相關信息。
事實上,美國的MCN行業(yè)正面臨集體的衰敗。一方面是MCN對旗下頻道掌控力的不足,商業(yè)價值最高的頭部頻道在做大后都想單飛;另一方面則是YouTube本身的策略和政策調整。由于平臺技術能力的增強,YouTube開始繞開MCN,直接對接優(yōu)勢頻道,加速頭部內容主脫離低附加值的MCN。更重要的是,對于MCN而言,抽成薄、運營成本重,成了商業(yè)模式中的致命傷。在YouTube的分成模式中,它要分走45%,內容主抽成40%,而擠在中間的MCN則抽成15%,夾在中間,幾乎沒有議價權。
在中國同樣如此。盡管平臺生態(tài)相對豐富,MCN機構遍地開花,但寡頭趨勢明顯,賺錢的依然不過5%。那么,廣電MCN是否可以晉級頭部5%呢?
首先,資源和流量是MCN存在的全部理由。前者,廣電的體制機制不支撐,除非低價簽約,孵化的邊際成本近乎于零;后者,流量都在各大平臺掌控之中。換句話說,廣電可以無償給平臺導來流量,但若要從平臺的流量中轉化變現,就需要留下買路錢,而平臺往往坐地起價。
或許,廣電內部孵化是一個邊際成本近乎于零的選擇。像湖南娛樂頻道、中廣天擇和“黃金眼融媒”MCN,起初都是在有競爭力的存量內容中殺出血路。但問題是,湖南娛樂有湖南廣電的資源后盾,“黃金眼”則有賴于浙江頭部地面頻道的諸多強勢內容,而中廣天擇更有全國電視節(jié)目交易平臺的大量版權節(jié)目。然而,大多數廣電媒體的死穴是內容的同質化,在短視頻IP孵化上并沒有優(yōu)勢,在各個平臺超5億個賬號中要脫穎而出,猶如蜀道之難。而缺乏強大IP的支撐,以孵化和復制見長的MCN就成了無本之木。
再以廣電媒體躍躍欲試的直播電商MCN為例。
我們知道,直播電商最重要的兩端是可觀的平臺流量和強大的供應鏈。而這顯然不是廣電的菜。
要獲得平臺流量,事實上要先完成平臺種草,像李佳琦、薇婭和張大奕等,之前都是在抖音、淘寶和微博平臺上完成了流量的原始積累。反觀廣電媒體的主播,由于不諳電商話術和社交邏輯,加上入局紅利漸失,大都流量稀薄,即使聚合在一起,也很難獲得聚合效應。據圈內人透露,廣電MCN中大多數主播的粉絲并不過萬。
流量主宰生死。之前一直被看好的廣電主持人帶貨,幾個回合下來,一場直播不足萬元的營收,確實讓人有些沮喪。前段時間和幾位省級頻道總監(jiān)聊到MCN,他們幾乎都異口同聲表達了對主持人轉型的悲觀。即使有心孵化,也無力支撐一個月狂擲三五十萬的流量成本和風險,事實上,在流量頭部獨大的主播格局下,平臺也正在喪失削峰補枯的能力;即使僥幸養(yǎng)大,又怕其插翅單飛。其實單飛的背后,并非簡單的高價轉會的誘惑,更多則是廣電媒體運營的缺失,令其難有強大的流量傍身和持續(xù)的商業(yè)變現??梢哉f,體系和運營缺失是廣電媒體試水MCN的一大短板。
一位知名廣電MCN機構的朋友告訴我,直播主播可以天天三、四個小時不間斷,不僅對體力是個很大挑戰(zhàn),而且沒有強大的產品團隊的支撐,馬上就會陷入無話可說的窘境。
而不懂產品,是傳統(tǒng)廣電的另一軟肋。因為之前廣電媒體只是一個內容生產和播出的機構,客戶廣告只是按時段播出的一個節(jié)目,而了解并研究客戶產品,則通常是廣告公司的事。當然,這無意中成就了一些廣告營銷公司轉型帶貨直播MCN,因為它們一有客戶,二懂產品,甚至還有后端供應鏈的優(yōu)勢。
說到供應鏈,在明星藝人、廣電主持人紛紛向頭部電商主播投懷送抱、入局直播帶貨的當下,供應鏈反而成了稀缺,成了直播電商MCN變現的核心。有了強大的供應鏈,就可以和市場上腰部以上甚至頭部主播簽約,再輔以若干小主播成立MCN機構,從而獲得平臺流量,實現商業(yè)變現。
MCN,廣電媒體拿什么來愛你?
盡管MCN還難以讓廣電媒體營收咸魚翻身,但總比坐以待斃強。問題在于,MCN既然是互聯網內容運營的產物,對廣電媒體的融合又會有哪些借鑒?廣電又有哪些資源,可以和MCN續(xù)上“婚姻”?
首先,廣電MCN應該立足于內容的IP化,這是內容和用戶關系規(guī)模化連接的前提。比如,Drama TV在抖音平臺上擁有母嬰、美妝生活、劇情、泛娛樂四個垂類領域的200+賬號、1.1 億粉絲。Drama TV 抖音單平臺粉絲超過7700萬,單條短視頻播放量最高超8000萬,簽約短視頻達人120多位。對Drama TV來說,這些內容或是垂類的志趣需求,或是場景的體驗帶入,而不是一時的用戶簇擁、簡單的流量爆棚,否則公域流量難以轉化為私域流量,繼而實現商業(yè)變現。
其次,廣電MCN應該立足于社群的在地化,而不是一味尋求全網的播放量。在地化的影響力和資源能力,可以說是廣電媒體有別于商業(yè)機構的一大優(yōu)勢。由于在地化,既可以聚合本土各個渠道的私域流量,也使社群的線下運營成為可能。
比如,浙江廣電系的錢江都市頻道2020年啟動的《范大姐幫忙》“社區(qū)合伙人”項目,就是地方廣電探索在地化社群營銷的一種嘗試。這個項目利用品牌欄目的公信力和影響力,先甄選出品牌和產品,然后通過全省招募近萬名“社區(qū)合伙人”進行本地化營銷,再由廠商將產品直接配送到社區(qū),零距離交到消費者手上。“社區(qū)合伙人”可以因此獲得銷售傭金,但前提必須擁有私域的社群資源,比如微信群人數不少于100人。
同時就廣電MCN帶貨直播而言,還應該“去直播間化”,植入在地的生活場景。也就是說,要利用廣電媒體的影響力和資源整合能力,開發(fā)新的消費場景進行主播的直播帶貨,而不是僅止步于三尺直播間。
最后,廣電MCN應該立足于運營的市場化,而不是廣電既有體系內獨家獨院的抵抗出擊。聚合優(yōu)質PGC和平臺議價,是內容MCN的核心邏輯,只有通過市場化,才有IP和達人不斷被孵化和收歸的機會,才能參與內容的注意力競爭;只有市場化,才有可能規(guī)?;?,從而和流量平臺深度綁定,及時因應平臺的邏輯和規(guī)則,實現內容、廣告、流量、電商、變現等多維度的運營一體化。
隨著MCN的不斷演化,MCN所承擔的角色將越來越多,它既是內容制作商、運營商,又是網紅孵化器、網紅經紀人;同時,隨著內容與廣告界限越來越模糊,MCN還可以成為廣告公司、廣告代理,此時入局電商就變得順理成章。
然而,這對于原生制播機構的廣電媒體來說,每一個角色都充滿著挑戰(zhàn)。因為對于互聯網生態(tài)來說,任何一個角色只有成為頭部才有勝出的機會,而恰恰頭部難以復制,因此廣電系只有錨定自己的核心優(yōu)勢,錘煉自己的核心能力,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發(fā)展的邏輯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A的成功未必是B成功的護身符,這對于廣電MCN即是如此,否則一哄而起,難免一地雞毛。
繼“小朱配琦”央視首場直播帶貨之后,剛剛過去的“五一”晚上八點,康輝、撒貝寧、朱廣權、尼格買提又超強“合體”直播帶貨,取名“為美好生活拼了”。但“拼”,真的需要頭部的資源和流量。
因此,對廣電而言,不是要不要做MCN的問題,而是如何成為5%的問題。
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(qū)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(qū)28號樓五層
Copyright ? 1999-2025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